PG新闻
News
昨天,一场特殊的比赛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技术无疆,全球共济:医疗健康如何同绘共生式未来”论坛上举行。面对相同的胸部CT影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三名医生在“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辅助下完成影像诊断与报告撰写,另三名医生则凭经验应战。论坛上,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亚利德多·弗朗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曾蒙苏等专家相聚一堂,共话医疗 AI 的普惠路径。
比赛中,智能体在复杂病例诊断上展现出较强优势。无AI辅助组医生的鼠标在影像上一点点拖动,需逐行排查每一个断层影像,并手动撰写报告,花费8分钟完成影像诊断和报告撰写工作。而AI辅助组医生借助智能体,一键就检出肺结节、冠脉钙化等胸部异常,医生只需要逐一核实诊断即可生成报告,整体效率提升25%。
据了解,以往影像科医生在阅片时,全靠自己的眼睛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有了医疗AI后,虽然能为医生减轻一些负担,但这些AI系统大多是单病种小模型,只能辅助医生诊断一种疾病,而且阅片与报告撰写是割裂的,影像数据与诊断内容无法实时关联。
针对这些痛点,2024年初,中山医院放射科与联影智能启动联合攻关,将胸部平扫CT确定为“一扫多查”应用场景,锁定73种胸部异常作为目标病种,共收集40多万胸部CT影像数据。在双方合作中,中山医院放射科专家深度参与了算法优化、产品设计全流程,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改进建议,推动产品持续迭代,使其更贴合一线诊疗习惯。
历时一年多攻关,双方成功研发出业界唯一的“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依托胸部平扫影像,它能自动检出肺结节、骨折、肺气肿、主动脉增宽等73种胸部常见异常,其平均AUC值达94%,诊断准确性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一线医生的感受也印证了这种人机协同的价值。比赛结束后,AI辅助组的医生说:“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是一个超级助手,能精准筛查出所有的病灶信息,还能实现图像与报告实时联动,让写报告变成审报告,工作起来省心多了。”
“这场比赛并不是要搞人机对立,而是对人机协同的深度探索。”曾蒙苏主任说。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失误,还降低了人力成本,使低年资医生在AI辅助下也能拥有较高的诊断水平。
联影智能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周翔表示,公司将继续携手中山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联合研发腹部、脑部等多个部位“一扫多查智能体”,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强大的智能辅助。
“有了AI后,每年的肺结核筛查我再也不用发愁了。”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副主任蔡思鹏在论坛上的发言,道出了AI为基层医疗带来的变化。
地处南疆边陲的莎车县,是新疆人口第一大县,常住人口超百万,然而全县执业医师总数不足900人,医疗队伍常年承受着巨大压力。近年来,在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政策和上海援疆项目对口帮扶下,莎车县与联影集团合作,逐步构建起从高端影像设备、医疗信息化到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性医疗能力。
在南疆地区每年的全民健康体检中,肺结核筛查是重中之重。蔡思鹏介绍,莎车县人民医院影像科与联影智能合作,已研发出一款肺结核AI。它能实现快速检出并提示疑似肺结核的患者,助力医生快速、有效、低成本地进行筛查。
在印尼,医疗AI曾是稀罕物。印度尼西亚大学医学院、国立综合医院放射科主任雷伊汉在论坛上说,引进联影智能AI后,他接诊了一名来自东爪哇省的女性患者,在胸部 CT 扫描中,AI提示她右肺存在一个磨玻璃结节,并预测该结节为恶性。而这个结节,当地医生此前并未发现。“这类磨玻璃结节密度较低、特征不明PG电子通信显,医生很容易漏诊。多亏发现及时,患者接受了微创手术,预后非常好。”雷伊汉说。
从新疆莎车到印尼雅加达,中国医疗AI正跨越山海,以创新之力打破地域与资源的壁垒,在全球健康版图上勾勒出普惠医疗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