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新闻
News
央广网厦门7月31日消息(记者 邬眉 吴馨骅)30日,以“智汇鹭岛AI赋能”为主题的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系列对接活动启动仪式暨医疗专场对接会在厦门威斯汀酒店举行,吸引近300名医疗机构代表、人工智能企业及金融机构参与。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协办,福建省人工智能协会、厦门市卫生健康信息学会共同承办,旨在贯彻落实《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行动方案》,以“四链融合”(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为抓手,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落地应用,助力厦门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高地。
利用摄像头,捕捉脸部及舌部细节;通过声纹识别,辅助体质判别;引导答题,了解患者症状;依靠压力传感器,为患者“把脉”……在观健在(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AI中医四诊一体机”前,排满前来体验的嘉宾。
经过机器的“望闻问切”,几分钟后,患者便可通过小程序获得涵盖健康状况、体质分析、四诊分析等精准报告,甚至还附有详细的调理方案及附近中医馆的预约方式。“通过AI,可以缓解目前基层医生人力不足,尤其是老中医稀缺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医生的诊疗效率。”据该公司相关人员介绍,企业聚焦中医数智化领域,致力为更多人打造从中医检测、调理到中医养生保健的闭环。目前,该设备已在中医馆、药房及长庚医院等落地应用。
在临床辅助方面,大博医疗自主研发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采用全自研技术,替代国外垄断,同时结合智能关节导航定位系统,实现术前定制化方案,术中精准定位,辅助医生提高效率,实现更精细化手术治疗。据介绍,目前该设备已取得国家药监局许可证,并应用于省内多家医院。
此外,厦门狄耐克、智业软件、浙江荷湖科技等17家人工智能医疗企业也参与成果展示,通过实物演示,生动展现了AI在患者服务、医院管理、临床诊疗等场景的创新应用。
AI赋能医疗,关键要解决技术与应用场景间的鸿沟。医疗专场对接会上,厦门市卫健委发布了厦门医疗领域在模型、算力、安全、应用等方面的具体需求,为AI企业提供创新发力、技术落地的“靶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分别分享了AI应用实践与痛点需求。
“今天对接会为我们提供了和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提出需求,寻求更多企业合作。”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陈媛表示,目前医院对于AI技术需求主要体现在促进医疗技术发展,以及服务老龄化社会两方面。“我们希望PG电子与企业强强联合,开发更多辅助性产品,帮助医生提高效率,让更多患者受益。”
据厦门市卫健委有关人员介绍,目前厦门已完成11家三甲医院和41家基层社区机构的AI部署,构建出31个应用场景;到2028年将建成50P以上医疗算力平台,培育医疗垂类大模型,构建“人工智能+卫生健康”生态体系,并围绕六大场景推动技术从研发走向临床实用。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开放和应用,厦门市工信局聚焦制造业、供应链、海洋经济、健康医疗、动漫游戏、社会治理等六大领域智能升级需求,梳理93项AI能力清单和67项场景需求清单。本次医疗专场对接会为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系列对接活动的开端,后续还将围绕制造业、供应链、社会治理、动漫游戏等厦门优势产业开展专场对接,加速人工智能与千行百业的融合应用,推动“创新红利”转化为“应用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