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新闻
News
北京日报讯(记者 柴嵘)在昨天举行的第二届北京胸科创新大会上,北京胸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侯代伦介绍,北京市首批肺小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已推广至全市100余家医疗机构。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升肺小结节筛查效率,未来还将实现结节良恶性的精准判别。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小结节的早期筛查是实现肺癌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途径。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发现的肺癌患者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2024年起,北京胸科医院牵头应用北京市首批肺小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相较于传统人工筛查,人工智能筛查更加高效、精准。”侯代伦说,临床中每名患者的CT图像多达300至500幅,人工筛查需要10分钟以上,而人工智能系统仅需2至3秒就能完成初筛。同时,人工智能系统能精准分析结节位置、大小、体积、密度等关键指PG电子www.shnawei.com target=_blank>PG电子标,当人工智能筛查结果与医生诊断相结合时,准确率可达90%。
作为北京市肺癌专病医联体牵头单位,北京胸科医院已联合100余家医疗机构推广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包括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培训300余名基层医师统一诊断标准。
目前,人工智能系统在结节良恶性判断上尚待优化。“我们正在汇集全国胸部疾病医疗机构的病例影像数据,通过大数据训练让人工智能更‘聪明’,预计未来两年将实现结节良恶性精准判别。”侯代伦说。